• 设为首页|  加入收藏
  • 登录注册 QQ咨询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正道动态
  • 家长问答
  • 资料下载
  • 教师团队
  • 学生风采
  • 教学环境
  • 交流互动
  • 在线报名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学习资料
    • 资料下载
    在线报名 交流互动 在线留言

    昭通正道教育
    邮编: 657000
    服务电话: 0870-2129499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0870-2228803

    Email: ztzdjy@163.com
    联系地址: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火车站(市公安局斜对面)昭通大道水富路

  • 资料下载
    当前位置:首页 > 学习资料 > 资料下载 > 正文
    高中生物知识点 实验专题1
    发布时间:2014-05-28 11:12:12  已阅读:2598 次

    一、光学显微镜的结构、呈像原理、放大倍数计算方法

    结构:

    光学部分:目镜、镜筒、物镜、遮光器(有大小光圈)和反光镜(有平面镜和凹面镜)

    机械部分:镜座、倾斜关节、镜臂、载物台(上有通光孔、压片夹)、镜头转换器、粗、细准焦螺旋。

    注:目镜无旋转螺丝,镜头越长,放大倍数越小;物镜有旋转螺丝,镜头越长,放大倍数越大。

    呈像原理:映入眼球内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。(物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像的清晰程度)

    放大倍数:目镜和物镜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)

    注: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,即长度和宽度,而不是面积。

    二、显微镜的使用:置镜(装镜头)→对光→置片→调焦→观察

    1.安放。显微镜放置在桌前略偏左,距桌缘8—10cm处,装好物镜和目镜(目镜5× 物镜10×)

    2.对光。转动转换器,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,选取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。左眼注视目镜,同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,直至视野光亮均匀适度。调节视野亮度只可用遮光器和反光镜,光线过强,改用较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镜;光线过弱,改用较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。选低倍镜→选较大的光圈→选反光镜(左眼观察)

    3.观察。将切片或装片放在载物台上,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。转动粗准焦螺旋(顺时针),俯首侧视镜筒慢慢下降,直到物镜接近切片(约0.5cm),左眼观察目镜,(反时针)旋转粗准焦螺旋,使镜筒慢慢上升,看到物像时轻微来回旋转细准焦,直到物像清晰。(找不到物像时,可重复一次或移动装片使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)。.观察时两眼都要睁开,便于左眼观察,右眼看着画图。侧面观察降镜筒→左眼观察找物像→细准焦螺旋调清晰

    4.高倍镜的转换。找到物像后,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,把低倍镜移走,换上高倍镜,只准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,直到物像清楚为止。

    顺序:移装片→转动镜头转换器→调反光镜或光圈→调细准焦螺旋

    注:换高倍物镜时只能移动转换器,换镜后,只准调节细准焦和反光镜(或光圈)。

    问1: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,若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的像,可能原因?(ABC)

     A、物像不在视野中 B、焦距不在同一平面 C、载玻片放反,盖玻片在下面 D、未换目镜

    问2: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关系:

    放大倍数越小,视野范围越大,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,视野越亮,工作距离越长;

    放大倍数越大,视野范围越小,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,视野越暗,工作距离越短。

    故装片不能反放。

    5.装片的制作和移动:制作:滴清水→放材料→盖片

    移动:物像在何方,就将载玻片向何处移。(原因:物像移动的方向和实际移动玻片的方向相反)

    6.污点判断:1)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,则位于载玻片上;

    2)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,换目镜后消失,则位于目镜;换物镜后消失,则位于物镜;

    3)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,换镜后也不消失,则位于反光镜上。

    7.完毕工作。使用完毕后,取下装片,转动镜头转换器,逆时针旋出物镜,旋进镜头盒;取出目镜,插进镜头盒,盖上。把显微镜放正。

     

    实验一:观察DNA、RNA在细胞中的分布(必修一P26)

    一.实验目的: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

    二.实验原理:

    1.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,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,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。利用甲基绿、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,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。

    2.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,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,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,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。

    三.方法步骤:

    操作步骤

    注意问题

    解释

   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

    载玻片要洁净,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.9%的NaCl溶液

   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取细胞

   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

    防止污迹干扰观察效果

    保持细胞原有形态

    消毒为防止感染,漱口避免取材失败

    固定装片

    水解

    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质量分数为8%的盐酸溶液中,用300C水浴保温5min

   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,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,促进染色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而被染色

    冲冼涂片

    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

    洗去残留在外的盐酸

    染色

    滴2滴吡罗红甲绿染色剂于载玻片上染色5min

     

    观察

    先低倍镜观察,选择染色均匀、色泽浅的区域,移至视野中央,调节清晰后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

    使观察效果最佳

     

    实验二 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、脂肪和蛋白质(必修一P18)

    一.实验目的:   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、脂肪和蛋白质

    二.实验原理: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,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。

    1.可溶性还原糖(如葡萄糖、果糖、麦芽糖)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,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。如: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热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葡萄糖+ Cu ( OH ) 2  葡萄糖酸 + Cu 2O↓(砖红色)+ H 2O,即Cu ( OH ) 2被还原成Cu 2O,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。

    2.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(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)。淀粉遇碘变蓝色。

    3.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,产生紫色反应。(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,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+作用,产生紫色反应。)

    三.实验材料

    1.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,应选含糖高,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,如苹果、梨。(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,易于观察。)

    2.做脂肪的鉴定实验。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,以花生种子为最好,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~4小时(也可用蓖麻种子)。

    3.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,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。

    四、实验试剂

    斐林试剂(包括甲液:质量浓度为0.1g/ mL NaOH溶液和乙液:质量浓度为0.05g/ mL CuSO4溶液)、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、双缩脲试剂(包括A液:质量浓度为0.1g/ mL NaOH溶液和B液:质量浓度为0.01g/ mL CuSO4溶液)、体积分数为50%的酒精溶液,碘液、蒸馏水。

    五、方法步骤:

    (一)可溶性糖的鉴定

    (0)
    (0)
    上一篇:高考生物考点归纳 85个经典考点
    下一篇:高中生物知识点 实验专题4
    友情链接: 昭通教育网| 2017年高考分数查询入口| 云南招聘网| 云南省教育网| 云南信息港| 复旦大学| 昭通教育局| 新东方| 正道智联招聘网| 云南省招考频道网| Coursera 官网| 教育小学频道|
    昭通正道教育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:0870-2129499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0870-2228803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 Reserved.
    地址: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火车站(市公安局斜对面)昭通大道水富路 . 网站备案号:滇ICP备16001739号-1
    技术支持:hardlcp

    微信扫一扫

    操 作 方 法

    注 意 问 题

    解 释

    1. 制备组织样液。

    (去皮、切块、研磨、过滤)

    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。

    </t